数据驱动的
互联网营销和运营

阿里去中台和互联网反垄断?

以下文章来源于底层观察家 ,作者程春晓
 
最近互联网大厂们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阿里正在紧锣密鼓地去中台。

12月11日,据36氪报道,阿里最重要的中台组织之一,整个阿里的AI中枢——新零售智能引擎事业群被拆分,原总裁靖人另有任用,下面的搜索推荐分给了淘系技术部负责人汤兴(平畴),广告则分给了天猫商家营销中心负责人刘博(家洛)。因为平畴和家洛本质上都是淘系的人,所以此举可认为是把平台拆回到了业务。

这只是阿里近期去中台战略的一个缩影。

2019年底,业务平台事业部缔造者玄难离职创业。一时间,坊间对中台的质疑声四起。

据悉,脱胎于业务平台事业部的国际化中台事业部,最近也因支持Lazada不利、Lazada几年即被Shopee反超,而面临被拆解到业务线的危机。

晚点报道,张勇对目前阿里的中台并不满意,他在内网发布文章直言,现在阿里的业务发展太慢,要把中台变薄,变得敏捷和快速。因此,在犀牛智造、淘宝特价版等新业务都采取了独立编制的组织形式,有自己的业务、技术、开发、产品,类似于一个独立的公司。

这一态度,是对其2015 年推行的 “小前台,大中台” 管理模式的全盘否定。

这五年来,阿里内部创新则鲜有成功案例,所有收购的公司亦无一成功,而伴随着的外部环境是,拼多多异军突起,月活已经逼近淘宝。

其实,马云一开始学supersell,试图解决的是在一个大组织中如何高效创新的问题。

然而,现实却与梦想恰恰相反,事实证明,中台是反创新的,中台最擅长的不是创新,而是复制,是管控,是创新的反面。

中台擅长从1到100,但是却无法解决从0到1的问题,因为所有的创新,一定是底层的,当底层已经被中台定义好,那么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所有可能。

阿里的去中台,是为了解决创新的问题、让业务跑得更快一点。

中台适合在和平时期提升效率,却不适合打仗。

阿里的去中台,让我想起最近互联网最大的一件事——反垄断,这可能会改变整个互联网的命运。

垄断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网络效应,另外一种是协同效应。

阿里作为平台型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网络效应,随着各方玩家加入平台,平台越来越强。然而,这并不是垄断最大的问题。因为对平台内任何参与方来说,都是帕累托改进,平台的增强本身,对创新也没有直接的遏制作用。

阿里作为一家垄断企业,对创新最有杀伤力的,其实是协同效应。

阿里每收购一家公司,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派人过去把技术切成阿里的,把数据统一到阿里体系内。阿里最大的协同效应,就one id。通过one id,阿里可以把各个业务线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数据,围绕一个真实的用户进行积累。

这种积累是非常可怕的,总有一天,阿里能完全在线上复刻一个活生生的人(实际上阿里妈妈的宣传也一直是这么说的)。

阿里的数据中台和AI中台都是引擎(新零售智能引擎事业群,本身名字就是引擎),而来自各个业务线的数据,就是不断注入引擎的石油。

所以,虽然阿里收购的各个公司,从业务层面上看起来都不成功,但是本质上,他们都只不过是阿里的原料而已,油尽灯枯、用完则弃。这些公司,被阿里的中台所规训,所耗尽,原有的创新能力也一去不返。

这,才是阿里垄断最大的罪过。

最近大秦赋在热播中,秦制的本质,就是大中台,大中台就是中央集权。书同文、车同轨,其实就是one id。秦二世而亡的背后,是中台强管控和不灵活与业务追求原生发展的灵活性之间的矛盾。

现在国家出手反垄断,而阿里恰好也在去中台。这两者之间可能不一定有逻辑关系,但是,去中台本身,却暗合了互联网反垄断的大趋势。在去中台之后,阿里的各个业务线之间也相对独立,方便日后可能的分拆。

关于DigiMax

DigiMax有趣,新鲜的数字营销行业热点,一网打尽!

订阅号-每日尝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DigiMaxDigiMax » 阿里去中台和互联网反垄断?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