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出海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文末扫码入群一起交流出海最新动态
以下文章来源于定焦 ,作者定焦团队
从中国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到融合了艺术和商业的潮流玩具,再到9块9一杯的咖啡奶茶,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加速出海步伐。它们在海外开店、扩张、赚钱,甚至输出文化。
我们看到,喜茶在伦敦的首店开业,当天现场大排长龙;蜜雪冰城把店开到了悉尼,还是熟悉的低价配方;瑞幸在新加坡开出七家门店,咖啡的价格比肩星巴克。
我们也看到,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正在销往东南亚、日本、欧洲。比亚迪、上汽、蔚来、哪吒等品牌闯劲十足。上半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我们还看到,泡泡玛特进入巴黎、伦敦等地,所有门店实现盈利;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在北美大杀四方,TikTok改变了东南亚电商格局;中国的云厂商,开启第三轮海外扩张。
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批有野心的中国品牌,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出海淘金实现全球化,是他们当下最核心的方向。
「定焦」梳理了2023年各行业出海的表现,选取了五个表现最亮眼的行业——造车、潮玩、咖啡茶饮、电商、云计算,分析了表现突出的公司。它们正处在发展的高速路上。
01 造车:抢占东南亚,攻打美日欧
2021年以前,我国的汽车出口量,连续近10年每年都在100万辆左右。但是在2021年,一下翻倍至201万辆,2022年进一步猛增至311万辆。今年上半年,已经出口了214万辆,达到去年全年的近七成。
这个成绩,让中国在今年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电动车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纯电动车出口量和出口增速都排在第一。从总的出口量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占比已接近30%。
按照这个速度,如果今年能实现400万辆的总出口量,那么新能源车将超过100万辆。前所未有。
跟过去只是把车卖到发展中国家不同,现在中国的电动车打进了欧洲。
欧洲是全球汽车工业重镇,新车的客单价较高。去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汽车占比为26%,今年上半年提升至39%。比利时和英国,是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加起来超过20万辆。
冲在最前面的是上汽集团。
上汽旗下有名爵MG、五菱等品牌,其中名爵MG连续四年位列中国自主品牌海外销量第一。名爵MG进入了欧洲20多个国家,上半年卖了超过10万辆,新能源占比过半。
如果说名爵MG不算纯正的中国品牌,因为它是上汽从英国收购来的,那五菱可以算是土生土长的了。
五菱在东南亚跑马圈地,神车五菱宏光MINI在6月底进入越南,五菱Air EV在7月登陆泰国。更早之前,五菱Air EV是印尼巴厘岛G20峰会的官方指定用车。
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则从一开始就将出海的目的地定在了欧洲。跟其他车企重视卖车不同,蔚来更看重品牌打造。自今年3月以来,蔚来已经在荷兰、德国开了三家NIO House,还布局了NIO Space、多功能服务中心等业态。
作为一家来自中国,没有太多历史积淀的新品牌,蔚来在欧洲的探索,为很多车企打了个样。
如果只看销量的话,东南亚是中国汽车出海增长最快的市场。东南亚曾是日系品牌的天下,如今中国品牌正在发起挑战。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五菱,比亚迪、长城汽车、哪吒汽车都在发力。
比如在泰国,比亚迪的ATTO 3卖成了爆款,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是泰国电动车销冠。哪吒汽车也凭借泰国,打开了海外市场,是新势力中在泰国销量最大的品牌。
比亚迪出海的潜力很大。虽然比亚迪乘用车去年才开始加大出海力度,全年5.6万辆的出口量在总量中占比不大,但今年它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出口了8万辆,超过去年全年。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只要在中国能打胜仗,去国外价格提升20%也有竞争力,因为国内高度竞争,国外竞争不充分,在中国打仗练就了一身武功,去国外会发现没有对手或者对手很少。”
国内市场太卷了,价格战从年初一直打到现在,海外却看起来是一片蓝海。这是一些新能源厂商主动出海的原因之一。
而由于造车的成本差异,中国品牌在海外具备价格优势,也有更大利润空间。比亚迪在欧洲销售的汉EV、唐EV等中高端车型,价格比国内高出十多万。
按照长安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孙泽军的说法,现在中国汽车出海能“吃肉”,过去10-15年是赔本赚吆喝,现在是盈利的状态。
02 潮玩:艺术和商业并重,文化输出正当时
过去几年,全球潮玩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市场的增速尤其明显。
潮玩是一个抗周期的行业。因为玩具具有陪伴和安慰作用,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不开心的人们会买玩具;经济好的时候大家有钱,也会买玩具。
泡泡玛特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玩公司,三年疫情期间,除了2022年的特殊情况,泡泡玛特的增长势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2019年-2022年,泡泡玛特的营收分别为16.8亿元、25.13亿元、44.9亿元、4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
现在,出海成为中国潮玩行业新的增长点,中国的头部潮玩品牌加速布局。
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去年启动海外开店计划;52TOYS利用海外代理和跨境电商,海外销售额在去年增长了2.5倍;泡泡玛特在海外经过试水,今年开启声势浩大的全球扩张。
早在2018年,泡泡玛特就启动了全球业务,先通过渠道商分销,再以机器人商店测试需求,最后再开设零售门店。
而直到去年,泡泡玛特才开始在海外大规模开店,一年之内开出了36家实体门店和111台机器人商店,为海外业务贡献了三成的收入。
前期漫长的试点、验证阶段终于跑完了。这条路可行,接下来就是加速扩张了。
今年初,泡泡玛特内部制定的目标是将海外门店增加至80家左右,上半年结束后,这个目标被提高到90家。
据泡泡玛特透露,目前海外的58家门店,平均每个月单平米的产出大概在8000-10000元。到8月份,大概有超过一半的门店月营收能超过100万元。海外门店目前100%都是盈利状态。
不只是开店,还能赚钱,这才是健康的商业模型,说明海外扩张可持续。
凯尔特创投亚洲管理合伙人陈洁对定焦说,出海对泡泡玛特是一个盈利制造点,尤其是在海外华人聚集的地方,不需要做额外的推广就能享受流量溢出的红利,开店是很容易赚钱的,而且还能卖出高价。
作为一个带有文化属性和精神消费性质的品类,潮流玩具既是内容本身,也是文化载体,能起到传递、表达艺术价值的作用。中国潮玩品牌出海,某种意义上是将中国潮玩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是一种更新潮的文化输出。
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尤其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所有中国品牌出海都是巨大挑战。
泡泡玛特去年1月在英国伦敦开出了首家门店,运营一段时间后就由加盟转为自营;在美国市场,泡泡玛特直接将业务拆分成独立板块,由总部直管。市场反馈不错,值得继续投入。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称,法国、英国的门店,消费者80%甚至90%都是当地的用户。巴黎的直营店开了没多久就实现了盈利。
目前,除了中东、南美、非洲,泡泡玛特已经覆盖了海外的大部分区域,在线下进入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能触达接近100个国家的消费者。
在2023年中期财报中,泡泡玛特披露了海外业绩情况:上半年港澳台及海外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速139.8%。王宁称,有信心今年将海外收入做到10个亿,明年超过整个集团2019年IPO前的收入。
陈洁认为,一个美国企业做出来以后,首先想的就是要去输出文化,要去占领世界市场,“我觉得中国新时代的企业家也需要有这个想法。”
海外的亮眼表现,让泡泡玛特的业绩强劲增长。上半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28.14亿元,同比增速19.3%;净利润4.77亿元,已超去年全年。
9月,泡泡玛特将在新加坡举办PTS国际潮流玩具展,这是泡泡玛特首次在海外举办大型潮玩展,将能以更直观的方式向海外消费者深入展示中国潮玩IP的魅力。
03 咖啡茶饮:狂开店,寻找第二增长点
相比潮玩同时布局批发、零售的多元渠道组合,咖啡茶饮品牌的扩张方式简单直接——开店。
中国的咖啡和新式茶饮,是新消费行业最卷的赛道。过去数年,它们烧掉数十亿人民币,开出几万家门店,现在,它们把战火烧到了海外。
瑞幸咖啡是中国这一波咖啡创业潮的赢家之一,前几年它给资本市场讲述的剧本,是对标星巴克开店,现在是加盟和出海。因为它的门店数量已经在两年前超越星巴克中国,今年二季度公司营收规模也赶超了。
瑞幸出海的第一站在新加坡,今年3月31日两家门店同时开业,位置都在繁华地带。过去三个月,它又开张了5家。瑞幸董事长兼CEO郭谨一说,接下来将持续布局海外市场。
瑞幸的崛起之路,向外界证明了其强大的运营能力。所以当它正式进军海外,就具有了一定的标志性意味。“一定是算过账,觉得时机成熟了,值得做才会出海。”一位消费投资人对「定焦」说。
有意思的是,由瑞幸前董事长陆正耀创办的库迪咖啡,在国内贴着瑞幸打价格战的同时,也跟着瑞幸出海了。其韩国首店位于首尔江南区,在8月8日正式开业,印度尼西亚的一大批门店也在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