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阿拉丁企业邦 ,作者阿拉丁
据悉,运动科技公司Keep已于2022年2月25日晚间向香港联交所正式提交招股书,千万健身人或将跑出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
Keep成立于互联网创投最火热的2014年底,同时,健身赛道也被称为2015年的“风口赛道”。
于2015年正式上线的Keep,虽然只是一款用于辅助运动健身的应用APP,但凭借优质的内容和免费的使用权限,只用了105天,便获取了100万用户。
Keep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用来记录个人运动,在被“996”、“007”不断压迫的“内卷”时代下,迅速走红于年轻一代,累计用户数超2亿,MAU过千万。
分析其用户画像,可看到30岁以下用户占比76%,本科以上学历用户占72.6%,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60.2%,是一群高净值、注重品质、自律、独立的新青年用户。
也许是不满足于成为一个简单的健身工具类APP,也许是简单的运动平台盈利模式受限,也许是为了让Keep在未来拥有更多可能……2018年伊始,Keep开启健身产品及智能硬件的开发与售卖。
如今,最具影响力的两大产品是瑜伽垫和智能单车: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累计商品交易总量计,Keep智能单车的累计销量排名中国第一,同时,Keep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瑜伽垫品牌。
然而,看起来充满想象力的运动科技行业,却也始终难以摆脱盈利困局。
目前我国市面上的的头部品牌主要有:Keep、咕咚、悦动圈。
三者采用的模式几乎相同,通过健身工具、周边产品进行获客,进而成为内容平台和兴趣社交平台,之后通过广告等方式进行价值变现。
一方面,由于该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强,因此三者的用户重叠度较高。
另一方面,它们的盈利都存在相同的瓶颈期,基本都是通过线下渗透运动周边的方式扩张营收,实现模式的多样化,以及通过此种方式提高知名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打造属于自己的“运动生态圈”。
通过Keep最近三年(2019-2021)的财报来看,目前亏损面依然很大,销售及营销费用居高不下,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更是扩大到了6.96亿元。
最早成立的品牌咕咚,从其天猫官方旗舰店商品布局及销量来看,也并不出彩。
健身周边产品,一方面自有其专业性,专业健身人士在此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的品牌忠诚度并不会轻易因营销改变,另一方面传统品牌如亚瑟士、鬼冢虎甚至李宁阿迪等在该市场深耕多年,很难轻易被突破。
至少,目前来看,互联网运动赛道的盈利模式并未清晰、明朗。
健身行业是一个极其重资产的行业,除了高昂的租金外,运动器材也是较大的资产投入。
与Keep、咕咚等轻资产运营模式不同,线下的传统健身房经营多年,却受制于投入较大,因此少有出圈的品牌,更多的是城市内鱼龙混杂靠卖卡、卖课维持经营的小型健身房,稍有财务问题便立即关门跑路。疫情之下,我国头部品牌金吉鸟也在去年宣布破产。
可能是因为“996”、“007”的高强度工作作息让上班族能用于健身的时间都被极大压缩,限制了行业的发展;也可能是高昂的房价、消费让当代人用于健身等方面的支出有限;甚至可能是越来越浓厚的“躺平”文化孕育了一代宅男宅女,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Keep已经从最初的工具型APP,发展成为用户提供健身跟练课程、运动相关消费品、社交运动社区,定制运动计划等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运动科技公司。
作为运动生活的引领者,Keep始终聚焦于年轻一代的热爱与坚持,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的品牌符号。
不仅仅只是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运动、健身,更致力于打造涵盖吃、穿、用、练等场景的商业生态,并通过APP这个原点来互相联通。
全链路都有数据覆盖,一个全新的运动生活消费场景,这带来的想象力是巨大的。
而且Keep最大的优势便在于,拥有海量的运动与身体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天然的壁垒。
数据储备领先,且国内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购买力,数据驱动运动,Keep的机会就在这里。
在未来,期待Keep能够继续以先锋的运动精神引领健康浪潮,与更多品牌和年轻消费者一起开启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