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三节课 ,作者三节课
编者荐语:
一个特别的二手书店的存在,用理想主义支撑起的商业模式,也终于从生存线边缘挣扎中走了出来
文艺、情怀但又极具商业理性,在二手书交易——这样一个听起来似乎既没有利润又没有空间的市场,做出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据纯银(一罐创始人)称,多抓鱼的年收入已经突破一亿,整个公司也已经跨过盈亏平衡点,开始稳步扩张。
与之相对应的是,多抓鱼在增长方面,却是低调且克制的。
在投放、返利、买量已经成为“共识”的当下,多抓鱼并没有急切的做太多动作,无论是打开他的小程序还是APP,UI一如既往的整齐和简单。从选书到购买,唯一和增长挂钩的功能,大约就是邀请新人返你一张20元优惠券的底部banner。
创业三年,在一个并不被看好的细分领域,不仅没有倒闭,还实现过亿营收。二手书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开始试水线下书店和日用百货的新业务。无论从哪个方面,多抓鱼都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的案例。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增长、私域流量、转化这些话题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时,多抓鱼的平稳,克制和坚定就更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异类”。
多抓鱼为什么会成功?多抓鱼如何实现增长?多抓鱼未来还有怎样的可能性?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工作之余思考一下,并试着让自己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多抓鱼为什么是多抓鱼?
谈到多抓鱼的时候,大家总会谈到一个词是——二手电商。即,通过售卖二手商品实现盈利的互联网产品。并在这个基础上,将多抓鱼的竞品定义为闲鱼、转转、漫游鲸或孔夫子旧书网。
直观来看,这几款产品彼此之间确实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在争夺二手商品的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并且,彼此在商业模式、产品形态都有着类似之处。
但是,这样简单的类比和定义,很多情况下可能是思考偷懒的行为。一次好的竞品分析,不仅仅是能够看到彼此之间的相同之处,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到彼此之间的不同,并且能够看到不同背后的底层逻辑。很多时候,产品当中不同之处,折射出产品背后的价值观不同。这种底层的价值观不同,往往让最初看起来很相似的几款产品,最终走向了大相径庭的结果。
这个基本认知之后,我们再来看,闲鱼、孔夫子、多抓鱼,能够发现他们彼此之间其实解决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而且,也不能简单地用二手商品来定义。
闲鱼很长一段时间解决的确实是二手物品的交易。以至于我们现在有一种默认共识,二手商品就应该去闲鱼。
但是,我们打开今天的闲鱼,能够发现,首页上,除了普通用户推出的”闲置物品”之外,还有游戏账号,演唱会门票。现在更是有文玩珠宝,租房等各种,很难称之为“物品”的商品。
这个时候,闲鱼已经很难被称为二手电商。他所解决的问题已经超过二手商品的范畴,也不仅仅是闲置物品了。比如说,珠宝文物,虽然也可以称为广义上的闲置物品。但是,大家内心对他的价值属性的定位,大概率不是二手或闲置物品的一类。
如果非要给闲鱼下个定义,他解决的问题是非标商品的C2C交易。
我们知道,淘宝是阿里最早的C2C平台,让普通商家去向普通用户销售商品。然后有了天猫这个B2C平台,即让专业的平台向普通用户销售商品。当然,阿里还有B2B平台1688,以及阿里妈妈这样的电商服务和广告销售平台。
但在这些平台上,售卖的都是标准的商品,最起码,他们主要承载的都是标准化的商品,可以规模化售卖。
但是,在这些大类需求之下,还有一些非标的,也并不能规模化的交易诉求,也需要能够有平台和产品进行承载。
闲鱼本质上是阿里的中台能力溢出的产品,信用保障+电商基础设施的结合,让他可以部分解决普通用户的非标商品交易过程中,信任和交易难的问题,可以想象到的是,未来闲鱼会有更多的非标,而非普通的二手商品出现。
当然从另一个维度讲,我们能够看到,闲鱼对于商品本身的审核是相对宽松的,除了明确违法或完全禁止售卖的商品,大部分商品都可以直接上线闲鱼。(当然,间接也导致了假货和诈骗的存在)。本质上也是因为,面向普通用户的非标商品售卖,过于严格的审核会直接导致整个平台生态受到影响。
而现阶段的孔夫子旧书网,比较像是买旧书的在线书店。或者说,是一个售卖经典古籍和文物的商城。在孔网上售卖的书,已经超脱了本身的图书属性,已经具有文献,甚至于文物属性。在这个情况下,相比起图书的畅销程度,图书的真伪、稀缺性和思想性成为核心。